English

“普罗迪内阁”有什么特点

1999-07-2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7月17日,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普罗迪在主持首次委员会会议后,带领全体委员在媒体面前正式亮相。

欧盟委员会并不是“欧洲政府”,但多少具有超国家的色彩。我们姑且把普罗迪和他的19名同事称为“普罗迪内阁”。

“普罗迪内阁”要等9月中欧洲议会批准后正式上任。但根据目前欧盟的形势和新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可以看出“普罗迪内阁”的基本特点:

一、“普罗迪内阁”难以成为强势委员会

从去年欧洲议会发起“倒桑特运动”以来,欧洲舆论普遍呼吁应该建立一个“强势委员会”。实际情况表明,目前不大可能出现像80年代德洛尔主持下的强势委员会。有人甚至认为,“普罗迪内阁”将比“桑特内阁”更加脆弱,尽管普罗迪本人颇具强人作风。普罗迪虽然得到15个成员国政府的一致支持,但他领导的“民主运动”无论在意大利议会还是在欧洲议会都没有什么份量。

二、“普罗迪内阁”的微妙平衡并不稳固

目前15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左派和中左派占绝对优势,但刚刚结束的欧洲议会选举却是右派人民党成为第一大党。欧盟委员会的成员既是由各成员国决定,又要经欧洲议会最后批准。目前宣布的20名委员,左派社会党有10人,右派人民党只有5人。这显然是不平衡的,没有反映议会选举的结果。为寻求平衡,普罗迪在各委员的分工上颇费一番思量。

三、英国色彩浓厚

自布莱尔入主唐宁街后,英国对欧洲建设的态度从过去的消极对抗变为积极的控制主导。施罗德取代科尔出任德国总理后,德英关系的发展为英国把欧洲建设纳入自己设想的轨道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目前欧盟几个大国中,布莱尔在国内的地位最为稳固,说话底气十足,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而其他几个国家都各有各的问题。施罗德的红绿联盟并不稳固,由他担任主席的社民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到惨败之后更是如此。意大利总理达莱马领导的是一个将近20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地位十分脆弱。至于法国,希拉克总统在右派分裂和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输得一败涂地后更是一名“跛脚总统”,难有作为。一些敏感的观察家认为,目前在欧洲出现了“英美联盟”取代“法德轴心”的趋势,也有人说欧洲建设的盎格鲁—撒克逊色彩越来越浓了。最近有几件事对此提供了佐证:普罗迪的发言人是英国人,办公室主任是英国人推荐的爱尔兰人;普罗迪被提名为委员会主席后几次讲话都用的是英语,散发的也只是英文文字稿。历来作为欧洲建设发动机的“法德轴心”、特别是法国,最近一个时期在欧洲建设上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